X

新闻 | 红色的传播 ——记杨桦女士演讲

发布者:发展规划处信息员C发布时间:2022-05-31浏览次数:186

 “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红色主题的传播,我有点小恐惧,怕大家觉得来了个马列主义老太太。”一番风趣的话惹得在座的新闻系员工笑声连连。这位“老太太”就是我们今天讲座的主讲嘉宾杨桦女士。 


杨桦女士是学校客座教授,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,原青年报社副社长、浦东时报副总编,多个国家级、市级新闻奖项获得者,现在是研究“公共服务空间一体化解决方案”的跨界创业者。讲座从“公共空间”的认知开始。杨桦女士首先给我们观看了她团队设计、建设的系列红色公共空间影像资料。从街镇的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到商务楼宇内的服务空间、大型商圈开放式的公共服务空间,大家对现代化的视觉设计、精准的功能定位、巧妙的空间布局赞叹不已。杨桦女士问到“大家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公共空间吗?”


同学们踊跃举手,19新闻系的代伟航同学问:“公园的健身器材什么的算是吗?”

杨桦女士笑着说:“那算是公共设施!”

18新闻系的黄天麒同学说:“青年活动中心就是公共空间。”

杨桦女士点头表示赞许,“青年活动中心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形态,现实生活中,政府的重心从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治理,睦邻空间、党群服务空间等等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空间层出不穷。”杨桦女士指着背后ppt上的大字,“今天,我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讨论红色主题传播的,颇具时代意义。大家可能觉得说教很无聊,但郝老师给我这个主题的时候,我觉得这‘太棒了’!大家是学新闻的,将来走上工作岗位,有红色主题的策划、采访任务让你们去完成,你们能做到吗?”

大家都默不作声,还有几位同学默默摇了摇头。

这里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个案例——《永不消失的电波》。”杨桦女士点开提前准备好的视频,“从1958年的电影到近几年新创作的连续剧、谍战电影、舞剧、综艺版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一直到我们研发的主题情景党课,我们逐一赏析并进行技术拆解。”


视频中,不管是老一辈艺术家孙道临还是大众偶像胡歌演绎的角色——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向组织发回重要情报的革命烈士李白同志,其事迹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同学,不少同学都红了眼眶。

相比胡歌精彩的表演,我想真实的力量往往更打动人。”杨桦女士又点开江西卫视关于苏采青(当时在西柏坡接受李白发报的16岁女战士)奶奶的采访视频。战友情、生死牵,一场跨越世纪的怀念让不少同学开始拿起纸巾擦拭,杨桦女士说:“围绕同一题材,不断全新演绎,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团队研发的这堂沉浸式电波党课,打动了90后青年党员的心。每次上课,都会有人淌下热泪。‘催泪’不是因为煽情,从传播的角度讲,这是一个成功的红色传播案例,因为‘走心’才能动人。”

我们来想象一下,假如让你们来做,在学校里宣传永不消失的电波,我们去采访李白烈士的孙子,你们打算怎么来做。他孙子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,从新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资源十分稀缺,你们会怎么做呢?”杨桦女士抛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情景问题,作为新闻系的员工,不仅要学习理论上的知识,还要学会应用,而对于红色传播同学们接触得很少,这样的问题一时让大家无从下手。

 杨桦女士见状鼓励大家:“大家不用怕,我从我自己的经验中总结了三点,一是树立清晰的传播目标,二是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,三是创设立体的传播场域。”

 “我们之前给大家看了永不消失的电波,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红色传播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,让大家在以后的新闻工作中可以更加从容地处理类似的新闻内容。”

 大家深受启发,很快展开热烈的讨论。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就过去,大家还显得意犹未尽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正能量,新闻系请到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经验丰富、建树颇多的杨桦女士来给大家传道授业,答疑解惑关于深度专题、红色传播的问题,这让同学们受益良多,我们也更加期待未来在红色传播的道路上见到同学们矫健的身影。